海南水网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

来源:省新闻办 发布日期:2019-08-16 10:44 责任编辑: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微信
X

海南水网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
(2019年8月15日)

1.jpg

8月15日,省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海南水网建设规划》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发布会的有海南省水务厅厅长王强,海南省水务厅规划计划与科技处处长施向前、城乡水务处处长吴国爱、农村水利水电处处长林郁。发布会由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彭太华主持。

2.jpg

彭太华(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各位来参加省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海南水网建设规划”。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路网、电网、水网、光网、气网等“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所谓网,就是互联互通。由于我省特殊的地理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尽管雨水较多,但蓄不住水,部分西部地区还存在缺水的现象,所以水网建设就特别的重要。

日前,《海南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水网规划》)已经海南省政府批准正式发布。今天,我们省新闻办请来了省水务厅厅长王强先生,请他来介绍《水网规划》和水网建设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发布会的还有规划计划与科技处处长施向前、城乡水务处处长吴国爱、农村水利水电处处长林郁。

首先有请王强厅长介绍水网建设的相关情况。

3.jpg

王 强(海南省水务厅厅长):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参加省水务厅《海南水网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海南水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7月15日《海南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水网规划》)经海南省政府批准正式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我将对《水网规划》的必要性、编制过程、总体部署、规划目标、进展情况、下步工作等六个方面的有关情况进行通报,并和同事们回答大家的提问。

一、必要性

《水网规划》将全岛作为一个整体,打破区域、城乡界限,以天然河流为经线,人工渠系为纬线,大中小水库为节点,构建互联、互通、互调、互补的绿色智能水网。

海南是典型海岛型地貌,地形中高周低,河流水系呈放射状分流入海,源短流急,天然储水能力弱,加之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雨季与旱季分明,11月至4月的旱季降水量不足全年的20%,而全岛60%以上的农业灌溉(冬季瓜菜)、70%旅游人口生活用水发生在旱季,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用水需求不匹配,水资源配置能力分布不均匀,加之基础设施薄弱,水源工程调剂互补性差,部分流域防洪体系不健全,沿海地区防灾能力弱等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统筹谋划水资源供用耗排水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完善海岛型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十分必要。

二、编制过程

《水网规划》历经10年探索和3年攻坚克难。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援助项目《海南岛北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报告》最先提出了海南水网构想;2004年,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在海南调研时,建议海南开展水系连通研究;2008年,省水务厅启动海南水网研究;2015年6月,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提出五网建设要求,同年9月16日,时任省长的刘赐贵书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编制水网建设规划,水网规划工作正式启动。省水务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在水利部大力支持下,于2018年初完成了《水网规划》,同步完成的还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以及14个专题研究、8个可研报告、18个市县单行本,同年10月24日《水网规划》通过水利部审查,2019年7月15日《水网规划》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

三、总体部署

《水网规划》将海南全岛作为一个大城市进行统一谋划,按照一盘棋统筹,一张网布局,一平台管理,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四水共治”,坚持从源水-输配水-供水-排水-污水全过程全链条规划,充分发挥水务一体化优势,谋划集工程网、管理网、信息网三网于一体的安全、生态、高效、智能海岛型综合立体水网。

水网布局。基于海南江河流域水系特征,衔接全省功能区划,构建时空均衡的“一心两圈四片区、三江六库九渠系、联网联控调丰枯、安全水网保供给”海岛立体型水网。确定了“一心两圈四片区”的水需求空间格局。“一心”是指中南部生态绿心,是三大江河等主要河流的源头区,为海南“水塔”;“两圈”是指内环台地丘陵热带特色农业圈和沿海城镇发展圈;“四片区”是指内环台地和外环平原划分的琼北、琼南、琼西和琼东四个片区。确定了“三江六库九渠系”的骨干水网格局。“三江”是按照“以大带小,以干强支”的思路,以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为水资源供给流域,通过骨干渠系工程连通主要水源工程,实现对石碌河、南巴河等支流流域及春江等独流入海河流的供水补充;“六库”是指按照“以多补少,长藤结瓜”的思路,以南渡江上游松涛和迈湾、万泉河上游红岭和牛路岭、昌化江上游大广坝和规划建设向阳6座水库为骨干水源,通过灌溉渠系和供水管道,长藤结瓜补给永庄、福山、春江等数十座中小水源工程。“九渠系”是指按照“片区连通,区间互济”的思路,以南渡江引水工程、迈湾水库输配水网络、松涛水库输配水网络、大广坝水库输配水网络、昌化江引大济石工程、乐亚水资源配置工程、红岭水库输配水网络、牛路岭水库供水工程、保陵水库供水工程为9大骨干渠系。最终通过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输配水网络,实现琼北、琼东、琼南、琼西水源连通,提升特殊枯水年份全岛水资源调配能力。

工程网:中部区,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全岛生态安全战略中心,着重强化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构建中部水塔安全屏障,对水源进行涵养,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修复,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琼北区,作为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重点区域,江东新区、海花岛、滨海新区、洋浦工业区等区域和热带高效农业建设方面用水需求增长迅猛。规划以松涛、迈湾、红岭、天角潭水库、南渡江引水等工程为骨干水源,以松涛灌区、迈湾灌区、红岭东西干渠为脉络,以春江、南方、湖山等中小型水源为补充,采取大中小并举、长藤结瓜的形式将水系连贯起来,覆盖重点用水区域。未来迈湾水利枢纽、天角潭水利枢纽和琼西北供水工程将成为加快建设的重点。琼南区,该区域度假旅游人数增长迅猛,三亚新机场、乐东长隆集团蓄势待发,南繁育种科研基地对水资源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现有大广坝、大隆、长茅等大型水库基础上,规划在昌化江上新建向阳、南巴河水库,构建昌化江水资源配置体系,提高水源保障能力。在陵水河上建设“一库一闸”,增强陵水县枯水期水资源调配能力。未来将重点建设乐亚水资源配置工程、南繁育种基地水利保障工程。琼西区:作为海南西部粮食、油料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增加供水需求强烈,昌江核电厂的供水安全保障也亟待提高。规划充分挖掘大广坝、戈枕、石碌等水库的供水潜力,通过修建水源连通工程,完善供水体系,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未来将重点建设引大济石及昌化江水系连通工程,续建大广坝灌区。琼东区:区域内的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博鳌论坛会址等对水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规划北部以红岭水库为骨干水源,建设红岭灌区工程,引水至屯昌、定安、琼海,实现对东部独流入海流域的覆盖;南部以牛路岭水库为骨干水源,建设连接琼海、万宁等水库的输水工程,构建供水安全保障网。

管理网:以水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建设为关键引领,以水网工程建管体制机制完善和综合管理能力建设为基本抓手,以城乡水务市场化培育和热带高效农业水利保障机制建设为重要环节,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权责明确、监管有力、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由分散到整合、由粗放到精细、由经验到科学、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构建全面提升水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综合管理网。

信息网:依据水务精准化管理需求,瞄准“智慧水务”建设所需的全局性问题,充分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促进多网融合,依托现有互联网+防灾减灾平台基础,探索建立以大数据、大地图、云计算、5G为基础支撑的决策支持应用平台,实现“实时感知水信息、智能管控水资源、多网互联新水务、全民共享水平台”的智能信息水网。

四、规划目标

至2025年,将基本建成海岛型水利基础设施网络骨干工程。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形成,重要河流和主要城区达到防洪标准,主要河流水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信息网络平台和水资源水务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资源利用控制在53亿方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控制在78立方米以内,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1%以内,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37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以上;水功能水质达标率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城乡水务一体化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率90%以上;智能互联网+综合平台初步成型,实现海南省水务部门主要业务70%的网上运行,水生态空间管控等水务改革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至2035年,将全面建成现代化海岛型水利设施网络。水网骨干工程全面贯通,防洪(潮)治涝体系全面建成,江河水生态得到全面保护,现代有序高效的水务综合管理体系日臻完善。控制的指标继续有所下降,提高的指标继续有所提升。

五、进展情况

目前,我们按照规划编制及项目落地“五个同步”做法,暨规划与海南省总体规划同步编制,规划与环评同步开展,规划与项目可研同步启动,可研与专题研究同步推进,项目报批与项目建设同步实施,2019-2020年计划实施的迈湾、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和琼西北供水工程等重大项目已列入水利部年内重点推进项目,争取年内开工;昌化江水资源配置工程、牛路岭水库水资源配置工程,已列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房建设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可研已全部编制完成;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三大江河水生态修复工程、迈湾灌区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的总体方案已编制完成,水利部明确支持列入“十四五”规划。

六、下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水网规划》,统一做好水网重点项目的建设、运营及管理,一是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形成有利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投入机制,保障水网建设项目资金需求;二是围绕海南自贸区(港)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水务保障要求,加快相关区域重大项目前期论证,做好项目储备,推动项目建设,成熟一个、开工一个;三是对标对表国际先进水平,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水务建设管理经验做法,扎实推进水务改革管理工作,提升水务服务水平与能力;四是实施创新引领,引进先进科学理念和技术手段,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和管理海南水网。我们将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落实好《规划》各项任务,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有力的水安全支撑。

彭太华:下面我们进入答记者可环节,请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提问。

中国新闻社:当前,海南正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水网规划建设将如何服务于海南“三区一中心”建设,进一步保障全岛水生态安全和供水安全?

王 强:海南“三区一中心”建设是中央对海南的战略定位,它的建设离不开“五网”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水网规划》服务于海南“三区一中心”建设,统筹城乡水务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水生态空间管控为刚性约束,优化水生态布局;以节水为优先方向,科学高效配置水资源;以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为基础,加快构建城乡供水和灌溉保障网络;以强化河湖水环境治理为抓手,提高防御洪(潮)涝灾害能力;以全方位推动水务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全岛水务管理水平,为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务)支撑和保障。

在这里,我以江东新区的水网规划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江东新区是海南“三区一中心”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创新、示范、展示、体验区。江东有独特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同也要看到区域受流域洪水、涝水和风暴潮共同侵袭带来的水安全问题,《水网规划》对江东新区的开发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提供了 “江东水安全保障方案”。

一是在规划整体把握方面,突出以水定城的理念。在第一次江东新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上,刘赐贵书记提出,江东新区总体规划必须优先解决水安全和地质安全。水务厅率先启动水安全保障方案编制工作,衔接并支撑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按照习近平提出的“城市发展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把脉江东新区面临的新老水问题,紧扣江东新区战略定位,突出“多规合一”新要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统筹”;结合当地自然地形条件,合理划定河道天然水系蓝线,科学谋划人工水系和蓄水“海绵空间”,为水安全保障预留足够的生态空间,增强城市应对水灾害的能力和韧性,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水安全约束条件。

二是在解决水灾害问题方面,突出安全的特点。江东新区是台风登陆通道,“洪水、涝水、潮水”灾害频发。合理安排“蓄、泄、挡、提”等防灾措施,解决好水安全问题非常重要。规划方案提出,充分利用南渡江上游松涛水库自然蓄洪,中游新建迈湾水库错峰调洪,加高加固下游堤防增强排洪,配合沿海生态海堤和防潮闸挡潮,设置生态蓄涝区形成“海绵体”等多措并举,共同构建“分区防守、蓄排自如、生态海绵、安全韧性”的防灾减灾新体系。

三是在解决供水安全方面,突出多源、互联的特点。江东新区区内淡水资源有限,除了灵山镇和桂林洋开发区以外,没有形成完整的供水保障体系。规划方案提出,新建迈湾水库做为骨干调蓄水源,枯水年份增加向海口市补水;更新改造南渡江龙塘坝,输送原水至江东水厂;利用已建的红岭水库及红岭东干渠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再通过江东新区水厂与区外水厂、水库等进行互联互通,实现多源保障的城乡供水新格局。

四是在水生态水环境安全方面,突出水系贯通、水体清洁的特点。江东新区拥有海洋、淡水和湿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但现状普遍存在水生态空间被侵占、水生态系统退化、河流连通性差、内河水系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保障江东新区水生态环境安全,需从水量、水质、空间和生态环境四要素出发,准确把握“水”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血脉作用,恢复南渡江与潭览河、迈雅河、芙蓉河等内河水系的连通,打造河流、库塘、湿地、林带交织的水系生态廊道网络,准确定位清水、排水廊道功能,在江东新区内河枯水期,利用南渡江、灵东干渠向内河水系补充清洁水,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廊道功能用途管控,保护与修复东寨港红树林等生态敏感区的生物多样性,为江东生态提供有力保障。

《水网规划》不仅为江东新区提供了水安全保障,为江东提供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文明优势,探索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江东新区打造成海南“山水名片”。这也是《水网规划》服务于海南“三区一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

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通过《水网》建设,将解决海南的哪些问题?

5.jpg

施向前(海南省水务厅规划计划与科技处处长):非常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海南水网建设规划,为全省一盘棋解决海南水安全问题提供了总体方案。首先要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做好重大水利工程,兴建一批大中小型水库,把“盛水的盆”增加蓄水量,做好彻底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第二,以自然河流为纬线,以人工渠系为经线,以大中小型水库为节点,把整个海南的水资源、水利工程连成一个网,使全岛以一个城市的模式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问题,也就是解决功能性缺水问题。同时,通过水系联通、河流整治,来解决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

新华社:根据规划,海南水网建设成三网合一,三网合一具体指哪三网,具有哪些优势?

施向前:三网合一,是指工程网、管理网、信息网三网合一,工程网我们认为是一个实体网,就是通过建设一大批水利工程将海岛型水利设施的网络本底做实,我们就有了工程性的物质基础。管理网,我们就是加强队伍建设,和对基础设施的运营,更增强我们水务基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信息网,我们针对当前管理水平滞后、工程不足短板,加强监管,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增加提供服务产品更加便利性,让用户体验更好。

南海网:海南是我国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农业灌溉面临季节性、局地性缺水问题,海南如何通过水网规划建设破解这一难题?

6.jpg

林郁(海南省水务厅农村水利水电处处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些年,我省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耕地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产值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我省已建成松涛、大广坝两个大型灌区,红岭灌区也正在建设之中;全省共建成中型灌区66处、小微型灌区3381处,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526万亩,占现有耕地面积的48%,占基本农田面积的56%,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63。

按照《水网规划》的安排,2020年至2025年,将建设牛路岭灌区、天角潭灌区等8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松涛、大广坝、南扶等39处大中型灌区;新建4459处小型灌区;新增灌溉面积2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9万亩。同步开展农田水利运行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实施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至2025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737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616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以上;工程建设模式更加规范,专业化管理能力大大提升,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初具规模;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实现专业化管理,将实现“有钱修、有人管、长效益”的局面。

国际旅游岛商报:我省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请问省水务厅如何在《水网规划》方面筹划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林 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这些年,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至2018年底,我省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087处,服务人口580.85万人,日供水能力达122.62万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基本建成了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净化处理工程、配水工程的农村供水体系。

按照《水网规划》的安排,2020年,我们将全部完成《海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的建设任务,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达到现行的安全标准,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2020至2025年,我们按照以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和规模化中心水厂建设为主,优化农村供水水源结构,更新、升级改相应的制水、配水设施,逐步关闭现有村一级简陋供水设施及不达标的地下型水源的原则。新建中小型水源工程62处,改扩建水厂取水工程106处,新建水系连通工程9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专业人员进行运行管理,逐步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合理水价成形机制和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机制建设。至2025年,我省城乡供水一体化体系初步形成,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基本建成,合理水价基本确定,水费收缴机制初步建立,城乡供水实现了“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目标。

海南电视台:近年来,城市供水安全和污水处理能力大大提升,请问在水网建设规划中我省将采用哪些举措,进一步提升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

7.jpg

吴国爱(海南省水务厅城乡水务处处长):

一、关于提升城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方面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省常住城镇人口和度假旅游人口增长迅速,旅游旺季期间,一些地区出现城镇供水紧张等问题,东方、文昌、临高、乐东等区域尤显突出。为了尽快提升城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水网规划》提供“提标、补源、增厂、强网”等系列组合拳方案,来实现城镇供水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安全保障。

一是保障供水水源安全。根据《水网规划》,将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和输配水工程,形成丰枯互济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解决单一供水水源问题,实现双水源供水。并划定水功能区和水生态保护红线,进行水生态空间用途管控和水资源保护,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

二是完善供水能力保障。根据《水网规划》,采取“优先扩建、环状联通”等措施,增加城镇供水规模,建设完善城市供水延伸系统和监测调度系统,进一步完善城镇供水设施,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三是加强节水管理。按照“节水优先”原则,通过实施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广节水器具使用,加强供水管网漏损管控等措施,全面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

四是提高供水服务水平。通过优化供水报装营商环境,报装环节由6.4个减少到不超过3个环节,申请材料由10.3份减少到不超过2份,报装时限由10.8个减少到不超过4个工作日,并秉持持续改进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提高供水应急响应能力,爆管应在接警后30分钟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止水并抢修,年90%以上的漏水次数应在24小时内修复。

五是探索建立高品质水生产供应系统。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以海口江东新区、三亚市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区等新建区域直饮水配套设施建设为试点,逐步建设高品质饮用水生产供应系统。

二、关于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方面

首先向大家通报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现状。截至2019年6月底,全省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65座,规模达到154.92万立方米/日,已建成城镇污水配套管网3342公里,覆盖全省19个城市(县城)和重点旅游区、重点乡镇,服务人口达到593万人。《水网规划》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在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方面作了如下安排。

一是坚持机制先行原则。明确处理规模、管网建设、运行统筹、处理费征收等相应机制。处理规模以镇墟常住人口为设计依据,为管网建设为基础,避免“晒太阳”;“先建管网、后建厂房”,贯彻管网先行原则;将“运行”贯穿污水处理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始终,突出效能原则;先行制定乡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办法,加大宣传,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可持续运行。

二是规划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根据《水网规划》,一方面是城镇建成区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实施加快补齐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管网空白,改造老旧城区老旧管网和雨污混流管网,对现有污水厂提标改造、提高出水排放标准到一级A,改扩建现有建成区污水厂,处理建成区的污水增量等工程,2019年-2021年,新增污水处理规模22.9万立方米/日、新建配套管网1400公里,提高城镇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综合效能。另一方面加快建制镇(农场、林场场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处理规模26.74万立方米/日、配套管网3459公里,到2020年基本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三是加快智慧水务建设。根据《水网规划》,构建省-市(县)-运营企业厂(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监测调度平台,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运营现代化管理水平。

海南日报:海南被赋予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新使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逐步升级。《水网规划》如何保障海南的水生态和水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

施向前:《海南水网建设规划》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发展理念,梳理了当前水生态修复的重点任务,确保海南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重点针对全省38条主要河流水系,构建“格局优化、生境稳定、水质清洁、绿色亲水”的生态水系廊道。

第一,在空间上,谋划水生态功能布局:将重要河流、重要湖库的水域空间及岸线空间和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为水生态空间,结合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经济社会活动对水生态空间保护和利用功能需求,把水生态空间划分为行蓄洪、水域及岸线保护、饮用水源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多种功能区,确定了水生态保护红线的基本格局。

第二,在目标上,统筹系统保护。将重点38条水系廊道细化为治理河段,既统筹考虑河湖水流连续性、空间完整性,也要考虑不同河段的水体功能保护要求,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区分类制定保护和修复目标。在流域中上游,主要强化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和鱼类生境保护,推动小水电生态改造或逐步退出;在河流中下游,坚持陆海统筹,加强江、河、湖等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第三,在措施上,明确具体建设要求。以保护需求和主要问题为导向,对2713km河道进行保护和治理,针对 61个规划河段,提出水源涵养与保护、峡谷河道生态维护、重要水源地保护、重要水生生境保护与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绿色廊道景观建设等6种保护与治理类型,实施松涛、大广坝、牛路岭、红岭等大中型水库和重要水源地保护,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灌区面源污染防治;推动上下游水库、闸坝生态调度等。下游及河口段重点实施采砂段生境修复和滨河湿地植被缓冲带建设,建设生态廊道景观带;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和栖息地保护,对龙塘等闸坝补建过鱼设施;实施海口、三亚、万宁等城镇内河(湖)水环境治理和水系连通工程等。

第四,在制度上,强化水生态空间管控:实行水生态空间环境准入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水生态补偿模式;逐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等;通过立法,对水生态实行法制化管理。

彭太华:记者朋友们,由于时间有限,现场提问就到此结束。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附件:
网站导航>

网站地图|网站支持IPV6

主办单位:东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东方市东府路市委3号办公楼  联系电话:0898-25514262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5527512  举报邮箱:wxb25501336@163.com  电子信箱:dongfang@hainan.gov.cn

琼公网安备 46900702000015号  政府网站识别码:4690070003  琼ICP备05000041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东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东方市东府路市委3号办公楼

联系电话:25514262 举报电话:25501336

举报邮箱:wxb25501336@163.con

电子信箱:dongfang@hainan.gov.cn

琼公网安备 46900702000015号

政府网站识别码:4690070003

琼ICP备05000041号